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 正文

关于qq三国偏将有哪些我想说性格有缺陷的三国蜀汉超级参谋长:立功心切的凤雏先生庞统

2023-07-06 16:05:49 索罗网 【 字体:

三国小人物杂志0049:立功的凤凰老师——庞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黄昏深处,主编是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庞统、字寺是三国时代刘备下的军事,在刘备的入蜀战役中多次献计献策,立下了不少功劳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更是将他演绎成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名号为“凤雏”,与名号“卧龙”的诸葛亮齐名二人一龙一凤,可谓是豪名满天下,甚至有着“凤雏卧龙,得一人可安天下”的江湖传说不仅如此,演义小说还将庞统的相貌描述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可谓是奇丑无比。

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风度翩翩”的诸葛亮,成为鲜明对比也正是由于其貌不扬,使得庞统仕途不顺先是在江东郁郁不得志,虽然在赤壁之战中配合完成了连环计,但还是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后来在刘备麾下,也因为长相问题而被刘备厌恶,只担任了“耒阳县令”这样的小官……。

直到后来,在诸葛亮的一再举荐之下,刘备才逐渐了解了庞统的才能,并对其委以重任,担任“军师中郎将”,率大军入蜀然而,在攻打雒城的时候,庞统“疑亮欲争功”,固不听劝阻领兵先行结果中了蜀将张任的埋伏,身中数箭,殒命落凤坡……时年仅36岁(和江东大都督周瑜一样)。

应该说,《三国演义》里的庞统,给人的感觉就是“另一个”诸葛亮同样的才华横溢、才能出众,也是同样的深谋远虑、神机妙算……二人共事一主,可谓是刘皇叔的左膀右臂,一同为了“兴复汉室”的大业而各施其力只可惜庞统过早陨落,导致之后的蜀汉仅能靠诸葛亮一人独立支撑。

要不然,如果庞统尚在,那么三分天下之后的历史走向,还很难说……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庞统,和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形象,还是颇有些差别的他号称“凤雏”、才能出众是真;他与诸葛亮地位齐平,在刘备麾下颇得重用也是真;但他绝不是诸葛亮的翻版,他们二人在刘备麾下所扮演的角色、定位,都是完全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翻开史书上的记载,来好好还原一下庞统,这位“凤雏先生”的真实面目,并尽量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首先需要参考的资料,还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三国志-蜀书》中,庞统的传记记载于《蜀书七-庞统法正传》。

就此可以看得出,在陈寿的笔下,庞统的地位是低于诸葛亮的(诸葛亮独占《蜀书五-诸葛亮传》)但是也高于蜀汉其它人物(其它人物都是3-5人共占一篇,如《关张马黄赵传》,《许麋孙简伊秦传》等)而《庞统传》全文加上标点符号,总共为1074字,这个传记长度,长于《三国志》中所记录的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只有几百字)。

但是比起《诸葛亮传》长达6000多字的篇幅来说,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庞统传》里面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呢?首先记载了庞统的表字、籍贯,以及他“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意思是说他从小貌不惊人,显得有些鲁钝,故而旁人都不了解他的才能……看得出,演义小说上对庞统“先不得志”的描述,其实是有根可寻的。

庞统确实年少时比较低调,后来才逐渐展示出了才能然而,关于庞统的相貌丑陋,《三国志》中记载他只是相貌普通,显得有几分木讷而已而非是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可谓是相貌奇丑,甚至丑出了高度。

就此可以肯定,关于庞统相貌丑陋这一点,完全是罗贯中的夸张虚构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凤雏”二字的来历,以及庞统初入仕途的过程据史料记载,庞统最早出名,是由于司马徽的评价当时司马徽居于颍川,清雅而擅长识人,在与庞统互谈了一天之后,觉得此人满腹经纶,在整个荆襄之地,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于是,庞统的名声也就由此而传开了……(《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至于“凤雏”的名号,正史上并未记载,只是在地方史料《襄阳耆旧记》(习凿齿所著)中提到,襄阳名士庞德公曾经称赞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人均是才能出众,可辅佐君王的大才。

(《襄阳耆旧记》记载: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所谓“凤雏卧龙”的称号,其实只流传于荆襄地界,而且噱头的成分居多更没有什么“凤雏卧龙,得一人可得天下”之类的夸张说法。

而庞统的入仕,最早工作的本郡的“功曹”,也就是类似于现在办公室行政助理一类的职务虽然职务不高,但庞统就像是“好好先生”一样,喜欢评价别人,而且只评价别人好的地方甚至于被他评价的人,往往都超过其实际才能……。

别人不理解庞统这种做法,于是满腹疑问地去请教庞统庞统对此的应答是:“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

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三国志-庞统传》记载: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就这样,庞统也算得上是慢慢名声鹊起后来他到了东吴,在周瑜麾下担任功曹,与江东人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也是颇有些交情在赤壁之战以后,周瑜暴病死于巴丘,也是庞统担任“送丧使”,将周瑜的死讯带回江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柴桑口吊孝”,就是以此为原型而改编的罗贯中将故事的主角由庞统改为诸葛亮,将“送丧讯”的内容改为“吊孝”,再给诸葛亮渲染上一段声泪俱下,感动众人的“悼词”,便成就了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孔明哭周瑜”桥段……。

以上这些,就是庞统的早年经历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庞统确实是个比较有想法的人物从一开始借助司马徽之口获得名声,再到后来乐于评价他人,刻意培养别人的名声……这一切都说明,庞统是个意欲“有所为”的人他意图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这个乱世之中混出名声来,并投靠到一位明君麾下,就此干一番事业。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开始在刘表统治荆州的时候出来当官(功曹),后来又投靠到江东,在周瑜手下为官(还是功曹);再到后来刘备占领了荆州,又跑到刘备那里去当官……原因很简单,刘表在荆州只是个名义上的执政者,荆襄八郡的军政大权基本上都掌控在“蔡,张,蒯”三家人的手中,留给外姓人的职位并不多。

至于江东,人才济济就不说了,庞统又不是本土人士,所以也得不到太多的重用而新占领荆州的刘备,手中不仅有着“刘表长子”刘琦这张王牌,还有戴着一顶“皇叔”的帽子而且,刘备不但一向保持着仁义道德之名,还具备极强的军政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并安顿了荆州之地,整个集团正值蒸蒸日上的上升期……。

所以,庞统在这个时候回归荆州,投奔刘备,无疑也是看中了刘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给自己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这点倒是和诸葛亮的想法如出一辙)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庞统才在刘备任命他为“耒阳县令”的时候,才会干出“整日饮酒,不理政事”的事情来。

因为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辞去江东的“功曹”不做,回到荆州投到刘备麾下,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才能有所发挥结果刘备却只给他一个“知县”的职位,比功曹高不了多少,他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及不愿从基层慢慢做起的想法……。

在《三国演义》中,写道是张飞和孙乾来耒阳县巡视,看到庞统不理政事则大为不满结果庞统半天之内就处理完了积压半年之久的公务,使得张飞非常佩服,并亲自向刘备极力推荐庞统……然而在史料记载上,庞统只是因为懒政而被刘备罢了官。

而真正力荐庞统的人,是江东的鲁肃,他写信告诉刘备,庞统是做大事的人,绝非是只当个县官的百里之才……这时候诸葛亮也在一边侧打旁敲,才使得刘备召见庞统一聊才觉得,庞统真不是普通之才,于是立刻提拔为“治中从事”,后来还提升为“军师中郎将”,地位与诸葛亮齐平……。

(《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从此,庞统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并由此做出了他这一生中,在历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事情:助刘备入蜀得川我们知道,占领益州西川,是刘备很早以前就作好的规划早在和诸葛亮一同定下的“隆中对”中,二人就定下了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先取荆州,再拿益州的计划……。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然而,计划虽然订好,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先且不说蜀道艰险难行,关隘极多。

而且蜀中的统治者刘璋,虽然没什么本事,但继承父业,两代人好歹也在蜀中经营了有数十年的时间,政权稳定且百姓安居再说了,刘备虽然新得荆州,但地盘并没有拿全,荆州北部的地方如樊城等,还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刘备一边要面对北方曹操的压力,一边又要应付江东孙权的“催讨”,手里就这么几万人马,粮草也不多,根本无暇他顾。

这个时候想要抽出兵力,去强行攻打地势险要,且兵多粮足的益州蜀中,无疑于天方异谈这个时候,有两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帮助刘备打开了“入川”的局面首先是突然到访的法正,他带来了刘璋的命令,请刘备入蜀,共同对付北方汉中,来自张鲁的军事威胁。

如此一来,刘备入蜀的障碍就被完全扫除了,他可以大摇大摆地带着人马入川,而不用担心蜀中地形和刘璋军队的阻挡不仅如此,法正作为蜀中“东川派”的代表,还秘密表达了,希望刘备能借此机会取代刘璋,成为蜀地新主的意思……如此天赐良机,无疑是令刘备感到喜出望外,但也多少有几分犹豫不决。

刘备犹豫的是什么呢?其一自然是担心自家老巢荆州,在曹操和孙权的虎视眈眈之下自己现在荆州坐镇着倒还好,但要是率兵入川,兵带少了不够用,兵带多了必然造成荆州防务的空虚到时候要是西川一时间拿不下来,老窝又被孙曹某一方端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二,自然就是自己的名声问题刘备一向以汉室宗亲,仁义之名而著称,也是靠着这样的好名声,才能起家走到今天之前他取徐州,取荆州,都算是取的无主之地,名正言顺且理直气壮(徐州是陶谦让过来的,荆州是刘表去世后以刘琦的名义占据的)。

而这一次,是要真正玩个“鸠占鹊巢”之计,打着帮刘璋教训张鲁的幌子,最终却是要硬生生抢人家的地盘更何况,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刘备去强占人家的地盘,无异于会在全天下人面前,落下“同室操戈相争”的口实……这时候,又是庞统出来说话了。

他告诉刘备,在乱世之中,就不要太拘泥于陈规地盘这个东西,不仅是有德者能居之,还需要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能配得上如今刘璋空领益州这么一块宝地,自己却无能力治理之,区区北境一个张鲁就能搞得他焦头烂额,要请外人来帮忙摆平……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有效保护自己的领地和人民?还不是早晚会被曹操这样的奸雄强占……

既然如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借助刘璋请我们入川抵御张鲁的机会,就此把益州之地拿下更何况,以法正等人为首的东川派,已经对我们表达了欢迎之意,我们入川之后,完全可以借机拉拢和收买蜀中的其他人士,这样完全可以兵不血刃,就代刘璋而入之。

到时候,再封给刘璋一块地盘,让他作个衣食无忧的安乐王爷,就不怕堵不住天下人的嘴!至于荆州这边的问题,庞统也隐晦地告诉刘备说:之所以我们的荆州之地,一直被曹操和孙权所惦记,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只要我们占据了益州,将两州连成一片,人口土地都翻着倍的涨!到时候兵强马壮了,看还有谁敢小瞧我们?。

可以说,庞统这番说辞,不可谓不高明,不但打消了刘备所一直以来的各种担忧,更是侧打旁敲地告诉了刘备一段“潜台词”,那就是自己可以作为刘备军团“西进”的主将,帮助刘备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事实上,在之后的入川战役中,刘备确实是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坐镇荆州,自己则带着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蜀。

而庞统始终都跟在刘备身边,随时出谋划策,实际上是担任着主将和首席军师的职务由此也看得出,庞统其实也是颇有几分“立功之心”的虽说不见得是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想和诸葛亮争风头,抢头功但他意图借助这次入川的机会,展现出自己的本事,为刘备立下大功的想法,却是真实的。

也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庞统在刘备入蜀的各项军事行动中,显得有几分偏急躁和激进,并最终为此而意外赔上了性命……我们来具体解读一下,庞统在入川战役之中的各种表现:首先,在刘备刚到涪城,与刘璋首次相会的时候,庞统便暗中劝刘备,趁宴会的机会将刘璋劫持,实施“斩首行动”。

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占领益州……(《三国志-庞统传》记载: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毫无疑问,刘备拒绝了这样的提议,因为这样太过于冒险,成功率也不高。

而且,刘璋是蜀中主人,刘备则是新到的客人,一来就玩鸿门宴这一套,客人绑架挟持主人,对于一向注重名声的刘备来说,并不可取如果成功了还好说,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把事情摁下去,反诬是刘璋意图加害自己,不得已只能反击等等……但事情一旦失败,则等于是自我引爆,将数十年来积累下的好名声付之一炬,从此人设彻底崩塌,遭到天下人的唾骂……

接着,在刘备率兵屯驻葭萌关一年之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采取军事行动,和刘璋翻脸的时候,庞统又献上了有名的“夺蜀三计”:上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威降刘璋,可以一举而定;中计:装作要回荆州,引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来见,将其擒杀并控制关卡,而后进兵成都;

下计:就此退还白帝,连引荆州,之后再慢慢进军,逐渐蚕食益州……结果,就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一样,刘备觉得上计太急,下计太缓,于是就选择了中计,和庞统一同指挥军队,从葭萌关一路南下由于之前已经想办法收买了很多蜀中人士和守将,所以刘备大军这一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打到了涪城,也就是今天的绵阳市境内……。

熟悉四川地理的人都知道,绵阳位于成都北面,距离成都不过100多公里就算是古代的行政地域划分有所不同,道路规划也有区别,但不管怎么算,剩下的路程也顶多就是3,400里的路,基本上也就相当于快马跑两天的距离……。

这时候,刘备觉得,成都已经是近在迟尺,很快就将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了于是,提前觉得大功告成的他,兴高采烈地大摆宴席,犒劳将士,并庆祝胜利(《三国志-庞统传》记载: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这时候,庞统和刘备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和冲突颇有些高兴过头的刘备,乘着酒兴问庞统道:“今天这场宴会挺快乐吧?”而庞统却泼了刘备一盆冷水道:“在别人的土地上侵略讨伐,却当作快乐,这样可与您的仁义之名不太相符合啊!”。

庞统这番话,难免让人感到不解我们知道,最开始入蜀的时候,正是庞统劝导刘备,不要太在意名声上的问题,而是要以大局为重只有想方设法将益州,这块易守难攻而又富饶的地盘拿到手,才能有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基础……。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庞统却又在拿“名声问题”作文章,在刘备兴致正高的时候,毫无顾忌地拂刘备面子……庞统这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呢?其实,庞统这是话里有话,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刘备:虽然我们这一路进军顺利,离成都也已经很近了。

但离攻下成都,且占领整个益州的目标,还是有一段距离这个时候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庆祝,难免有点为时过早,得意忘形……毫无疑问,庞统这种口无遮拦,而且是在宴会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的直言不讳,让已经有几分醉意的刘备非常发火。

当即就将庞统请出了营帐,等于是以此在治他“君前无礼”之罪不过,片刻之后,刘备酒意一醒,便觉得刚才自己做得太过分,赶紧派人请回了庞统庞统回到了营帐之后,也只是黑着脸坐在一旁喝闷酒,再也不说一句话,君臣二人之间,似乎又陷入了“冷战”的节奏……。

最终,还是刘备先打破了僵局,带着调侃的语气试探庞统道:“军事先生,刚才到底是咱俩谁的错啊?”庞统自然也是聪明人,见刘备给了个台阶,也就顺势而下回到道:“主公,刚才咱俩都好像都有错吧?”随着刘备的哈哈大笑,和庞统的莞尔释然,刚才的尴尬气氛就这么迎刃而解,酒席上又恢复了之前的欢乐气氛。

自此,刘备真正是听从了庞统的建议,从此以后再没有搞过这种,胜利尚未来临之前的“空头庆祝”而庞统,也是意识到了自己性格中“过直”的问题,在“君臣相处之道”的修为上,还差些火候,以后可得注意这些问题,不能在公众场合损了主公的面子……。

只不过,庞统还是没能剖析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问题所在而这一点,才是真正导致他之后悲剧的根源……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庞统不是个淡名薄利的人,而是个欲有所为,甚至有些立功心切的人从一开始离开强大的江东,投靠创业初期的刘备;到后来极力劝导刘备趁势入蜀,攻占益州;再到后来建议刘备摆鸿门宴,直接挟持刘璋……。

这一切都说明,庞统在“功名”方面,是比较在意,甚至是有些心急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他才会对刘备“提前庆功,花天酒地”的做法极度反对,甚至不惜当着众人的面,大拂刘备的面子……因为在他看来,建功立业才是头等大事,所有可能会有损这一点的,都应当坚决禁止……。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庞统之死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庞统是因为自己的坐骑出了问题,所以和刘备临时换马然后不小心在“落凤坡”踏入了蜀军的埋伏圈,并被误认为“骑白马的就是刘备”,才被蜀军弓箭手当作重点照顾的目标,中箭身亡……。

然而在史料的记载上,庞统并不是死在敌人的伏击之下,而是阵亡在了攻打雒城的战役之中雒城位于今天四川省德阳市的广汉市(县级市)中,是川西平原的北大门,在古代也是通往蜀中首府成都的必经之路而之前一直进军顺利,令沿路守军闻风逃跑或投降的刘备大军,也在这里碰到了真正的硬钉子。

之前,刘备一直以为刘璋暗弱,手底下也根本没有什么忠臣悍将然而在雒城,他却遇上西蜀最后一员名将——胆略过人,且对刘璋忠心耿耿的张任!不仅如此,守卫雒城的部队,也是刘璋麾下仅有的精锐部队,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

再加上刘璋又派他的儿子刘循为监军,后勤粮草也十分充足……所以小小一座雒城关卡,在精兵勇将的守卫下,竟成为了刘备大军所无法逾越的天堑……据史料记载,刘备率兵围困雒城长达一年有余,却就是破不了张任刘循等人的严防死守。

而庞统虽精通兵法,谋略多端,却也拿这种“铁桶阵”式的龟缩防线,感到无计可施,无处下口而且,刘备又是客场作战,后勤不继虽然此前已经传信到荆州,让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率军入川,沿白帝-江州-江阳一线进军,从另一个方向上合围成都。

但毕竟蜀道艰险,尽管张飞等人进军顺利,却还是远水难解近渴,缓解不了刘备在雒城下的尴尬形势……只不过,这时候最急的人还不是刘备,而是在刘备身边的庞统他是最迫切盼望立功的,也是最希望用这次“入蜀行动”,来证明自己能力,并奠定自己在刘备麾下地位的。

而今,距离拿下成都,助刘备占领西川,已经只剩下一步之遥,却偏偏被卡在这小小的雒城不能动弹……试想,要是等到诸葛亮,张飞等人率兵打过来,再攻破雒城,那应该算成是谁的功劳呢?就算是庞统在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刘备出谋划策,带兵打仗,立下过再多的战功。

这次“攻城不克,反需援助”的事迹,就足以令他之前的光芒表现大打折扣……从此,天下人在谈论起他庞统的时候,不免会冠以“浪得虚名”,“功亏一篑”等形容词这对于自尊心极强,且立功心切的庞统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是的,这时候的庞统,已然是有点“功迷心窍”而且,基于他的军事经验和战场形势分析,他判断出守城的蜀军,其实也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候长期的围困消耗,和紧守不出,已经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是时候给他们最后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于是,庞统亲自领兵,来到雒城之下一方面想借此鼓舞己方士气,另一方面也是想亲自指挥战斗,以便于亲自观察敌人防守上的薄弱点……然而在不知不觉间,庞统所处的位置过于靠近了对方城墙,也进入了敌人弓箭的射程范围一支流矢就这么不偏不倚地,飞向了庞统的胸膛,并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三国志-庞统传》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其实,庞统的判断倒是也没错就在他阵亡之后不久,雒城便被刘备大军攻破,守将张任刘循等人都当了俘虏而雒城一破,成都无险可守,刘璋很快也在军事压力和劝降攻势的双重打击下,开城投降……长达三年之久的“入蜀战役”,最终以刘备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刘备入蜀的得力助手,这场军事行动的总策划和总参谋长庞统却意外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没能等到胜利曙光来临的那一天当然,他的死也并非完全是偶然作为军中大将+全军总指挥,为了破城立功,却冲在了大军的最前面……也就是说,真正导致他死亡的诱因,还是在于他立功心切的心态。

就此,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庞统这个人物呢?他有才能吗?肯定是有的,而且是相当出类拔萃的别的不说,光是看看刘备在庞统死后的痛惜程度,甚至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提到庞统就止不住流泪还将庞统的家人也通通封官,以表彰庞统这一路而来的功绩(《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为议郎,迁谏议大夫)。

在后世人的口中,也往往给予庞统以很高的评价:《三国志》作者陈寿: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东晋史学家袁宏:士元弘长,雅性内融。

崇善爱物,观始知终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绸缪哲后,无妄惟时夙夜匪懈,义在缉熙三略既陈,霸业已基清朝大臣李光地:庞士元论人才,不肯求全责备,这个心胸,便可以称‘凤雏’…………………………………………………………………………………………

不过,我们还是需要正视庞统的不足之处他性格过直,又立功心切,所以在刚投效到刘备麾下的时候,因为嫌官小不得重用,而干出过“在任不理事”之类的事情在后来在入蜀战役中,他又提出过“劫持刘璋”这样的荒唐建议;也因为看不惯刘备的花天酒地庆祝,而当面泼其冷水,导致君臣二人差点翻脸;。

最终,也是这样的心态,驱使他亲临战地一线,最终也因此而赔上了年轻的性命……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就比不上深谙君臣相处之道,且懂得“韬光养晦”的诸葛亮……当然,我们也不能机械地去把庞统和诸葛亮来作比较,并武断判断二人的优劣。

其实,这两个人是各有所长,而庞统在刘备麾下的定位和角色,也是和诸葛亮是大不一样的抛开《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包装和神化,我们会发现诸葛亮的长处,主要是在内政和治理上,更像是一位纯粹的文官和政治家军事方面虽然也不弱,但更多都体现在战略上的眼光,和聚兵练兵等方面。

而庞统呢?内政方面不好说,毕竟他去世较早,没有在这方面的表现机会但是在军事上,他擅长于战略和战术谋划,以及在战场上的用兵遣将之道,更像是一名优秀的大将和参谋长……写到这里,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疑问,那就是庞统若是不死,是否会对之后的历史有所影响,并且改变后来蜀汉帝国的国运?。

这个问题不太好下结论,因为我们都知道,历史的进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并不会因为某一两个牛逼人物的影响,而发生大的逆转不过,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如果庞统没有死在雒城,那么蜀汉阵营必然会多一位,至少在军事谋略方面相当牛逼,且还忠心耿耿的人物,不至于在“用人”方面那么窘迫。

在之后的汉中之战,襄樊之战,以及夷陵之战中,如果有庞统的参与,是否结果也会有所改变呢?或者说,在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若是有庞统的配合和辅佐,也不至于事必躬亲,独木难支……二人一龙一凤,通力合作之下,会否能改善蜀汉五伐中原,却始终打不开局面,最终无功而返的结局呢?

当然,这一切都只能源于我们的想象,永远无法去考证了……PS:关于“落凤坡”这个地点,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庞统的阵亡之地也正是这个地名与庞统的称号“凤雏”相克,所以才使得庞统之死,和“天命”挂上了钩。

然而事实上,却恰好相反,是因为庞统去世后,被埋葬于此,而且在这附近建起了他的祠堂,“落凤坡”的说法,才因此而得名……此地位于今天四川省德阳市境内,罗江区的白马关镇不仅庞统的祠堂保存完好,古朴敦厚、肃穆庄重;。

祠墓旁边还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以及当年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等遗迹……是现代人怀三国之古,并聆听历史遗风的上好去处……声明:本文参考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鄱阳湖古称为彭蠡、彭蠡泽、彭泽,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二胡几根弦 二胡有多少根弦

二胡几根弦 二胡有多少根弦
二胡有两根弦,一根粗一根细,细的弦叫子弦、外弦,粗的叫内弦、老弦。二胡也称“奚琴”,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始于唐朝,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白斩鸡蘸料 白斩鸡蘸料怎么做

白斩鸡蘸料 白斩鸡蘸料怎么做
葱、姜、蒜切成碎粒,把姜和辣椒面放入碗中,搅拌均匀。锅烧热,放入色拉油加热,将筷子放进去,有泡泡出来,即可起锅,把油倒入碗中。再加入蒜末、盐,鸡精和少许开水,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白芝麻即可。

什么是211大学 211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211大学 211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211大学,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一百所高等学校。“211大学”的说法主要来源于211工程,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为什么回族不吃猪肉 回族不吃猪肉的原因

为什么回族不吃猪肉 回族不吃猪肉的原因
回族不吃猪肉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宗教信仰,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有着禁止食用猪肉的规定;二是神话论,传说回族人的祖先,在一次战败逃亡中被猪所救,秉持着对于救命的感恩,所以回族人的祖先规定回族不吃猪肉;三是回族人认为,猪是不洁之物,有着不干净的灵魂。

坐飞机可以带酒吗 飞机可以带酒吗

坐飞机可以带酒吗 飞机可以带酒吗
坐飞机是不能带酒的,根据《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和《民航旅客限制随身携带或托运物品目录》中规定:酒精饮料禁止随身携带。但是酒是可以办理托运,前提是符合条件的酒精饮料。

如何清洗打印机 打印机的清洗方法

如何清洗打印机 打印机的清洗方法
1、检查打印机的电源,保持打开的状态,点击电脑上的“开始”菜单;2、在开始菜单中找到并点击“设备和打印机”的选项,进入设备界面后找到打印机;3、鼠标右键选中的“打印机”,在弹出的菜单栏中点击“打印机属性”;4、进入打印机属性的界面后找到“维护”“清洗”,在弹出的界面点击“执行”即可。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同时,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拉尼娜现象有时会跟着出现。

三苏指的是 三苏是哪三个人物

三苏指的是 三苏是哪三个人物
“三苏”指的是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而苏轼是苏辙的兄长。“三苏”并称最早出自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原文为“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芦荟的作用与功效 芦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芦荟的作用与功效 芦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芦荟的作用与功效为抗衰老、促进愈合、强心活血、免疫和再生、消炎杀菌、清肝火,还具有美容价值,芦荟中的多糖以及维生素对人体皮肤还有很好的营养、滋润、增白等作用。